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网
Shaanxi Catering Association Network

论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的兴起及其现代启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8-02 15:07作者:李刚来源:《陕西餐饮》杂志


论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的兴起及其现代启示



【内容提要】



明代中叶,从湖南安化输入粗枝茶叶在泾阳压制成砖茶的“茯茶”,在陕西强势兴起,成为西北边茶的主打产品并迅速占据了西北茶叶市场,带来了泾阳茯茶四百多年的兴盛。这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对我们发展今日的市场经济富有启迪。


【关键词】



明代 茯茶 陕西

兴起   启迪



一、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急剧兴起的原因



陕西是中国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的结合部,是中国交换性做强的地区。尤其是西北陇青高原的少数民族,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形成“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饮茶习惯。而茯茶以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几百年来一直成为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当地人民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茯茶是采用湖南安化黑茶为原料,手工压制,粗枝茶叶运送到陕西泾阳压制成茶砖,称“泾阳青砖”。茯茶早期称为“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以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茶”。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定的区域销售,故称为“附茶”。


图片


茯茶在陕西的兴起,有十分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明代中叶,西北茶叶市场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湖南安化“副茶”或“附茶”的急剧兴起和陕川“紫阳茶”的衰微。在明代西北边茶贸易的产品主要是陕西汉中、紫阳以及川北保宁府的“紫阳”绿茶,“中茶易马,唯汉中、保宁。”①但自明代万历年间,湖北安化等地所产的红茶却在西北市场急剧兴起,并在清代成为取代陕西“萦阳茶”而占市场主导地位的产品。这一变化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概而括之,无非“适销对路”市场选择的结果。

其一,汉茶少而值高,湖茶产多价廉。在明代万历以前,西北边茶主要贩运陕西汉中紫阳茶区的绿茶到边地,号称“宦镇紫茶”。紫阳茶属细茶,多以茶枝细蔓焙成,产量有限。明代最高年产15万多斤,加上四川保宁府运入的100万斤,总共115万斤。而当时西北民众对茶叶的需求量在4000万斤左右,市场缺口很大。加之汉川茶是细茶,价值不菲,故“汉川茶少而值高。”②湖南安化的湘水流域向来为我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明代中叶年产茶“七、八十万箱,每箱60斤,约为年产480万斤”,清代更增加为4100万斤,③同时,湖茶系粗茶,以茶枝之粗蔓制成,使湖茶“多而值下”④湖茶在价格上胜于陕茶一筹。对产业单薄,购买力相对比较低下的西北民众来说,更宜于选择湖茶而弃陕茶不用。以明清生活水准在西北算是最高的三原来说“泾阳为茶总汇,就近发卖三原,纳税甘抚,其兴安所属之茶行于西安者,原人亦得买食,但兴安茶细价昂,楚茶价廉,故原人改食楚茶。”⑤



其二,湖茶品质对路。生活在陇藏高原上的西北民众游牧为生,以牛羊肉为食,多以茶叶熬制奶酪帮助消化和吸收生命缘色。而陕西紫阳茶系绿茶,“味甘而薄”,湖茶则为红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无论黄黑两类均能适应西部民众的消费需要,“黄茶色淡味薄,为夷番熬茶所需”⑥ “黑茶色浓味重”,熬制后呈红色,更为少数民族所喜爱。因为红色代表着生命和爱情。草原民众结婚要“敬茶”,红艳艳的茶水象征爱情的甜蜜;小孩满月要“理茶”,红艳艳的茶水象征着生命的美好;晚上拜佛要“献茶”,红艳艳的茶汁象征着吉祥如意。就连清代新辟的新疆,民众亦多购湖茶。纪昀说乌鲁木齐的饮茶习惯是“佳茗不易致,土人唯饮副茶,云此地水寒伤胃惟副茶性暖,能解之。”⑦因此,湖茶品质比陕茶高于一筹,更具有市场魅力,更能适合西部市场的需要。

其三,湖茶规格适销。陕茶系散装绿茶型,鲜叶焙炒后用麻袋装运,踏压松软,既不便于运输又容易发霉质变,不易储存。而湖茶系红茶紧压茶,要经过二次发酵、挤压、压砖,形成“茶砖”,适宜于千里贩运的运输条件和藏区民众的长期保存,使贩运湖茶比陕茶更能降低成本,增加贸易量。

其四,湖茶运输成本低,便于商人转输。陕川汉茶,主产于秦巴老林,山重水复,运送不便。从紫阳装船逆流而上,到石泉茶镇起旱雇背夫背运汉中,路险苦累,搬运不爽。而湖茶产于洞庭,适于水运。安化茶叶装船沿洞庭入长江,由长江而进汉江两河口入丹江,在丹江龙驹寨起旱翻秦岭运送泾阳,全程以水运为主,便于大船装载。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社会,水运是最便捷的运输手段,故湖茶比之汉茶更能够节省运输成本。清初巡茶御史姜图南再《酌趱湖茶并行边茶疏》中就指出:“茶法中马,故明旧有川茶、汉茶、湖茶……汉南州县产茶有限,且层崖复岭,山程不变,商人大抵浮汉江于襄阳接买,今湖南茶法未行,陕商统聚襄阳收买。”⑧


图片


五、陕西泾阳具备湖茶焙制的自然和技术条件。这是湖茶能够在明清从西部崛起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是陕西人一手促成了湖南副茶在中国西部四百余年的盛行。这是因为:一则泾阳水好。红茶在着色发酵过程中要不断以极浓之茶水注入锅内茶叶中,才能使茶叶香气浓郁,所用之水与质量有重要关系。而泾阳“所用水为井水,味咸,虽不能做饮料,而炒茶则特殊,昔经多人移地试验皆不成功,故今仍在泾阳。”⑨二则陕西人从唐代以来就已经掌握了紧压茶的装、菠、杂、吊、锅的焙制和压砖成封一整套加工技术。唐代的饼茶就是把茶叶置于瓶中,再将瓶放入锅里热,蒸后趁热捣碎,再放人一定的模子里拍制成型,放入焙坑中烘焙,烘干后加以密封,运往各地。说明至少在唐代狭西人已掌握了紧压茶技术。而这一技术湖南安化茶区直到民国二十九年才逐渐掌握。泾阳焙茶的自然和技术条件为安化湖茶在中国西部崛起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由于湖茶在价格、品种、规格和市场方面都优于陕茶,因此从明代万历年间起,湖茶就对陕茶摆出一副咄咄通人欲取而代之的态势,“湖南产茶其值践,商人率越境私贩,中汉中、保宁者仅一二引。”⑩

为了确保陕茶的市场,“户部折衷其议,以汉茶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先给汉川毕,乃给湖南,如汉引不足,则补以湖引。”⑾尚有一段陕茶为主,湖茶为辅的过渡时期,到嘉靖三年御史陈讲动议“商茶低伪,悉征黑茶”,⑿使湖茶代替陕茶取得主导产品的地位,至迟在明末已形成比较稳定的湖茶运销路线。嘉靖十五年茶商牛成鼎等称“商等输货领引从湖南安化县买完包茶共三十四引,雇船装载,于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运止郧阳府地方背阴滩塔谷滩及均州等处……茶楚产地,郧襄茶运咽喉也。“⒀入清后,安化“茶业日兴,陕甘两省茶商领引来安采办者甚多”⒁到雍正年间,湖茶已完全压倒了陕茶。有趣的是茶商在湖茶品种的选择上充分表现出中世纪商人才具有的机巧和精明。乾隆三年十二月纳亲等人在《为茶封久积难销酌请再行减价以实帑项以疏雍滞事》题奏中说:“甘省西庄河姚甘司茶封。原备招中番马用。商人领取采办,每引一张,交黄茶五十斤为库茶,商人自办黑茶十斤为商茶。黑茶色浓味重,商人工本较重,而售价亦昂,黄茶色淡味薄,为夷番熬茶所需,民间买食者少,商人办本原轻,故售价仅得黑茶之半”。⒂这种避重就轻的经营方针是茶商对官府按半分收官茶盘剥政策的一种机智的反抗。这种状况只有在雍正年间“罢中马之制”后才彻底消除。


二、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急剧兴起的现代启迪



湖南安化茯茶在陕西的急剧兴起,成为明中叶以后陕西茶商经营的主要产品,显示了陕西商人精明的经营头脑和敏锐的市场目光,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首先,对市场商品的选择必须以销定产,适销对路,进行产品创新。市场是消费导向,需求拉动是市场发展永久的动力。明代中叶陕西商人看到边地少数民族民众食牛羊肉喝奶酪,喜欢“色重味浓的黑茶”,而陕西汉川绿茶“色淡味薄”,不能适应边疆民众的购买偏好。加之绿茶产量有限,不宜运输和保存。在市场需求推动下,陕西商人机智的进行产品创新,他们发现湖南安化的二道粗枝茶蔓,产量巨大,被当地人弃之不用。于是纷纷越境到湖南贩运安化粗茶叶到泾阳加工成黑砖茶,变废为宝,找到了适合西北民众偏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一下子促成了茯茶在西北的兴起,并垄断了西北茶叶市场将近四百年之久。说明顺时趋市,投其所好,产品创新是市场经济不变的规律。



其次,对市场商品的选择,还必须与本地区的技术优势相结合,进行技术创新。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的勃兴,与陕西商人充分发挥陕西的自然和技术优势有直接的联系。他们之所以能将安化废弃不用的二道粗枝茶蔓运回陕西进行二次加工成民众喜爱的茯茶,就是因为陕西是十三朝文明古都,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从唐代以来就掌握了焙制砖茶的“团茶技术”,也就是挤压茶技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先进的技术,湖南安化人到解放初才掌握了这一技术。依靠这一技术创新,他们就可以将安化弃之不用的粗枝茶叶原料运回陕西,加工成适合西北民众口味的黑砖茶产品,运销西北各地,为自己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同时,陕西泾阳的水好,“水为井水,味咸,虽不能做饮料,而炒茶则特殊”,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使陕西获得了垄断茯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农业研究院,想在其他地区移植茯茶生产,终因调查发现其他地区的水资源均不能适应茯茶焙制的要求而作罢。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的勃兴,充分说明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是驱动市场发展的直接动力

其三,创新产品要占领市场,还必须进行营销策略创新,才能使创新产品能够迅速的准入市场,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明代中叶陕西商人之所以能将茯茶迅速推广到西北市场,还与他们创新推广思路有密切联系。在茯茶的市场推广上,精明的陕西商人并没有实行一揽子推广的简单做法,而是通过对西北市场的细密调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对茯茶进行因地制宜,分层开发推广的创新营销模式。对陇青藏蒙牧区民众,从“以奶酪为食”的饮食需要出发,主要经营味重宜存的黑砖茶,即所谓“甘引”。面对陕西和陇右农业或半农半牧区的民众,从其以茶叶为解渴生津之饮料的生存需要出发,则主要经营经过炒制而不压砖的散湖茶,即所谓“陕引”。同时对达官贵族,土绅地主以饮茶为人生享受地位尊卑的文化需要出发,又经营经过认真筛选,质地优良的安化“花卷茶”和陕西紫阳细茶,表现出很高的经营主动性。这便是“茶关民食,商多陕籍”,西北茶叶市场长期被陕西商人所垄断的秘密所在。

明代中叶茯茶在陕西的勃兴,充分证明了实行创新驱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注释

①②④⑩⑾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巷八十,《食货志》

③王恩浩:《安化茶叶调查》,《贺易月刊》第l卷,第1期

⑤ 光绪《三原新志》台中成文出版社1972年出版,卷3

⑥⒂林永匡:《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中央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61页

⑦顾祖禹:《小方壶舆地丛钞》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第二轶,第1页

⑧嘉庆《定边县志》道光年间刻本,卷13第164 页

⑨《陕行汇刊》第三卷,第1-2期《泾阳湖茶情形》

⑿《洮州厅志·茶马》第93页

⒀《明末农民起义史料》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第414页

⒁彭择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选辑》第l册,第481页





我们的宗旨

  陕西省餐饮业商会网依靠媒体优势以及出色的技术和服务,将会以优秀的服务质量,完美的客户体验以及高水准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建立优秀的公司形象、打造卓越广泛的品牌知名度,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联系方式

18991395284        15332453616

029-84581537

陕西省西安市凤城二路天地时代广场  B座712/713室

我们的业务

  品牌宣传

  杂志编撰

  商务合作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