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陕南年俗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2-19 15:08 陕南风情 “吃庖汤”是流行在秦巴山区的一种传统年俗,也是人们交流和沟通情感的重要方式。每年冬天腊月,山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宰杀年猪,以示年丰事顺。年猪宰杀后,主人家就会用新宰杀的猪肉做上十几种特色美食,设“坝坝筵”,邀请街坊邻居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同时要用刚宰杀的年猪举行祭祀仪式,鸣放鞭炮,甚为隆重,俗称“吃庖汤”。 石泉县熨斗古镇的庖汤会最是著名,成为远近驰名的年俗风情。每年过年期间,随着阵阵锣鼓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聚集到了古戏楼前,观看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汉调二黄、山歌对唱等文艺节目表演。“上菜喽!”,随着一声长长的吆喝,四方桌、大黑碗、八凉八热、八种蒸碗……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木桌木椅摆成一排,香喷喷的美食吸引了众多乡亲。 据了解,在吃的习俗上,当地用八仙桌为载体,以坝坝筵席为主。一般10几道菜:盐菜扣肉、粉蒸肉、皮豇豆炒肉、家常豆腐、熨斗无筋白菜、鲜肉炖萝卜等,最特色的菜是六大碗,其中一道是大肥肉,看着白花花的,吃着却肥而不腻。酒水以古镇百年酒作坊乔泰和酿造的原浆酒为主,真可谓汉水佳酿。 大年三十的中午过后,人们陆续地开始吃团年饭了。饭桌必须摆放在堂屋正中间。 饭菜摆好,把筷子平放在碗上,筷子尖对着菜。大家站在凳子外面,都不许入座。 “叫饭”开始了。 一家之主半跪在门口的桌子前,一边烧那印有铜钱印的火纸,一边念念有词:在阴间的先人们、亲人们,回来吃饭、领钱了啊,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如此反复念过三遍后,火纸也烧完了。叫饭结束了。 见一家之主站了起来,等在外面准备放鞭炮的人赶快点燃了引线,鞭炮噼噼啪啪地响了起来。 大家这才入座吃团年饭。 大年三十,晚上要“坐夜”,也就是熬夜,不到12点钟不能睡觉,灯笼也不到12点钟不能熄灭。一般都在“笼火烤”,一家人围着火炉,边烤火边聊天。商洛“烤火”很讲究,烤火的“柴”一定要是柏木疙瘩火。柏木疙瘩有柏油,易燃烧还能散发出柏油的芳香,而传说中的柏油芳香能驱鬼神,所以到了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烤柏木疙瘩火,为的是驱鬼神,以保村落里的安泰。待到柏木疙瘩火点着,整个村庄里便会弥漫着浓郁的柏油芳香味。 这一天还有个讲究,那就是“三十的垃圾不能倒”,直到初五早上,烧点香、放个炮,把积攒多天的垃圾选择一个十字路口倒掉,香就点在十字路口上,所谓“出五清”,终于送走了过去,清清静静,干净利索了。 烧火狮子是陕南安康的地方年俗之一,也是流传于陕西省安康市各县区的一种地方传统文艺表演形式。其目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日子红红火火。玩耍的形式分为文耍、武耍两类,安康地区主要以文耍为主。表演时,引狮郎手执绣球,侧翻入场,以绣球逗引狮子,动作以模拟狮子生活习惯为主等。 火狮是用彩绘、皮纸、竹篾、细铁丝、细麻绳做成,十几名青壮汉子头戴红头巾,甚至赤背上阵,两壮汉披上狮子,伴随锣鼓声响,不断上下飞动,蜿蜒翻腾,而围观的群众则用花筒对着火狮子进行随意喷放,火花四溅,五颜六色,绚烂多姿,令人眼花缭乱。 安康地区以石泉火狮子最为有名。舞火狮子民间俗称烧狮子,相传火狮是天中的神灵图腾。神灵下凡赐予人类神奇的力量,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辟邪、降魔的美好愿望和幸福美好的生活。相传火狮夜间降临,先民们就用“堆火”来迎接神灵。这个火狮只能用“火”来烧它,才能显出威风的神灵。后来烟花爆竹的产生,人们就用烟花爆竹来烧火狮,火狮与烟花爆竹交融呈现出一团火红吉祥如意的图腾。 石泉舞的火狮子是天宫里南天门前的两只看门神狮的化身。因此舞狮前,班首要念经、祈祷神狮下凡赐予神奇的力量,舞狮者也要沐浴、祈祷。火狮出行前,官府、商会、各家各户要下请贴请火狮子上门表演。夜幕降临、火狮子伴着欢快的锣鼓点、在无数竹筒烟花的喷射下跃然而起,舞得可谓神采飞扬,激情四射。 烧火狮子是解放以前狮子拜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狮子队就会挨家挨户给有钱的富家人家拜年。狮子拜年先进堂屋拜主人家的香火。拜香火一般情况下只允许狮子、大头罗汉和猴子进屋,其他人在外面擂鼓助威。三拜香火后,主人家就开始烧狮子,将点燃的鞭炮丢到狮子身上,以图喜庆和吉利。狮子为了躲避丢到身上和脚下的鞭炮,便在噼噼啪啪和滚滚浓烟中蹦、闯、凛、吼、踏,功夫硬是了不得。 这是传统的正宗民俗,而如今在石泉由于耍狮子的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所以已经简单了许多,只是在烧过之后给主人行三拜之礼,再说一些吉利的祝福语,主人便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送进狮子的口中,不过场面还是比较壮观的。 文章来源:陕西老年健康
文章分类:
商会动态
|